本文共 6492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1 分钟。
Watcher机制:目的是为ZK客户端操作提供一种类似于异步获得数据的操作.
1)在创建Zookeeper实例时,允许接收一个watcher参数,此参数将会赋值给watchMnanger.defaultWatcher,成为当前客户端的默认Watcher.需要注意此watcher和其他watcher不同,此wather主要是响应"与链接状态转换"有关的事件(比如,"建立链接","链接关闭"等,参见KeeperState).此默认watcher有zk client本地持有且生命周期伴随整个zookeeper实例,而不是"一次触发即消亡",当Client收到EventType,NONE类型的消息时,则会触发这个"默认wather"被执行..(参见:)
2)ZKWatchManager是客户端watcher管理器,负责跟踪多种watcher,watcher被分为dataWatches,existWatches,childWatches.每种类型的watcher将会被存在各自的Map中(key为path,value为Set<Watcher>,由此可见,在一个path上一种类型操作重复注册同一个watcher对象,事实上只会生效一次,不同的watcher对象是可以的).记住:这些watcher只是一些存根,由ZKWatchManager负责管理,并不会随请求发送给server,而只会发给server此请求类型是否注册了watch(源码:request.setWatch(boolean))
3)对于setData,exist,getChildren操作,都可以接收boolean类型的watcher标识和Watcher对象,boolean类型告知请求使用defaultWatcher对象注册事件.
4)在ZKDatabase中,包括一个DataTree,此dataTree持有对nodes以及相关的watcher的数据.在server端,WatcherManager是管理client注册的watcher,它只管理dataWatches和childWatches,没有对exist类型的watch.其数据结构为HashSet<path,Set<Watcher>>,和ZKWatchManager一致.(对于exist类型的请求,sever端将其watch加入dataWatches中,这个很好理解)
5)请求到达server之后,在FinalRequestProcessor中,将会处理各种请求,如果检测到request.getWatch()为true,即请求要求注册watch,那么将会把ServerCnxn和path关联起来,加入到WatherManager相应的列表中.
6)客户端的请求响应之后,由SendThread.readResponse()处理响应,如果响应code为成功且此请求中注册了watch,那么将会把此wath添加到响应的watch列表中。
7)ServerCnxn(抽象类)实现了Watcher接口,每个client在server端都对应一个ServerCnxn,此类(子类)是client请求/响应的处理器,不过所有的请求最终还是由一个线程负责通信。在ServerCnxn处理请求时出现异常或者client关闭,将会导致ServerCnxn调用close()方法,此方法中有个分支操作就是从DataTree中的两种watches列表中删除其关联的watch。
8)WatcherManager是server端watch管理器,此类包含2个不同的数据结构用来存储watch以方便查询,其中一个是watch2path为HashMap<Watcher, HashSet<String>>;另一个是watchTable为HashMap<String, HashSet<Watcher>>。其实这2个map保存的数据一样,只是查询的场景不同;这2个map将会被同时操作。
9)DataTree持有2个WatchManager对象,分别为dataWatches用于管理注册data操作的watch,childWatches用于管理注册child操作的watch。
10)WatchManager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操作,trigerWatch(String path,EvenType type),当server接受到例如createNode/deleteNode/setData等操作时,将会操作ZKDatabase来操作DataTree中的数据,当然dataTree的数据改动,将会触发相应patch(节点)上的watch(有可能一个操作会导致多种watch被触发),trigerWatch就是在这些时机下被调用。此操作中就是从watchManager中将相应path下注册的watch移除,并依次调用watch.process()。此process()做了一件事情,就是向client发送一个nofication消息,此消息中包含一个WatchEvent对象,此对象封装了事件的类型/path等。
11)客户端接受到nofication,并反序获取WatchEvent,然后和server端的watcherManager一样,ZKWatcherManager根据event类型,从相应的一个或多个watches列表中分别移除相应path的watch,并将这些“移除”的watches再次封装成一个WatcherSetEventPair,此对象持有event和watches集合。最后将此pair加入event队列。
12)client的EventThread将会不断轮询,从event队列中获取pair,并遍历pair中关联的watcher,依次调用watcher的process()方法。。当然此watcher的process方法是client用户自己实现的,因为watcher对象是client用户在实例化zookeeper时包括各种操作时交付给zookeeper的。所以用户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,在client受到event时做自己的处理。
F1.Watch生命周期
Zookeeper客户端不仅提供了同步操作,还有异步操作,对于create/delete/exist/setData等,ZK分别提供了同步和异步方法,我们上述了解到的,都是同步操作,简单做如下列举:
public Stat exists(String path,Watcher watcher):同步方法,检测path是否存在,如果存在则返回节点的全信息,否则返回null.如果此后此path被创建或者删除,则触发watcher.
public void exist(String path,Watcher watcher,StatCallback cb,Object ctx):这个方法就是异步的,它需要指定一个StatCallback实例,以便在请求被处理之后,异步的执行callback操作.
我相信你一定知道如何将调用过程设计为"异步"[提示:异步即为操作队列话 + callback调用].
在Zookeeper中,同步方法样例:
那么对于异步操作,只调用queuePacket(....)将请求添加到队列,然后exist方法就直接返回了.不过在响应被成功接收后,会额外的检测此packet是否有callback,如果有,就立即执行:
到目前为止,watcher机制我们已经走到"头"了...
原文链接:[http://wely.iteye.com/blog/2338477]
转载地址:http://xkupa.baihongyu.com/